「我對住個女無晒辦法!軟硬我都試過;近來我更加火爆,不單鬧個女,連丈夫同仔女都鬧;我越來越控制唔到自己。」朱太含著淚訴說她的無奈。 「個女真係好難教!」朱先生看著太太的表情同樣感到不知所措。 那邊廂,八歲的溥恩繼續「帶領」著五歲的溥樂在面談室外玩耍,拒絕進內。在姐姐的「循循善誘」下,溥樂也懶理母親的要求。而朱太的母親︱︱婆婆則與菲傭坐在面談室的另一邊,留意著兩個小孩的安全。 眼見朱先生夫婦的無奈,心實在不明白:夫妻二人都是專業人士,對子女教導亦會恩威並施,為何溥恩對父母的命令毫不理會? 朱先生、朱太聲稱已找過不同的社工、輔導員,期望找到方法管教溥恩,最後還是失望而回。 我深知道兩個孩子足以令朱太透不過氣,便嘗試探索她的情況:「朱太,朱先生可否幫到你?」 朱太:「我好似一個人承擔整個家,我的先生根本幫不到我!」 朱先生是位工程師,對子女愛護有加,對家庭的承擔,對朱太的關注也十分明顯,不然便不會一家六口來到我的辦公室。 男士大多數是家庭的觀察者,他們的弱點是關係較抽離,但他們對家庭的形勢卻有獨到見地。 「朱先生,男士對形勢(Context)的觀察力比較強,你認為溥恩的反叛與家庭有甚麼關係?」我直接問朱先生。 朱先生:「岳母是我們的好助手,溥恩出世後由婆婆照顧,對她非常疼愛。溥樂出世後雖然請了菲傭,每逢星期天菲傭放假便會到婆婆家,太太可以有人支持。現在婆婆平日都會到我家看管兩個小朋友。但是… …」 家庭治療大師保雲(Murray Bowen)的家庭三角論(Family Triangulation)指出兩個人的關係出現緊張(Tension),其中一方的注意力不期然會指向第三者,或引入第三者去緩和前兩者的壓力和緊張。 當朱先生提及婆婆時欲言又止,保雲的家庭三角論便指引著我要注意的探索方向,但我不明白婆婆的幫忙為何反而令溥恩驕縱非常。 我望著朱太,好奇地追問:「婆婆的幫忙對你們有甚麼影響?」 「我們根本無法執行管教,婆婆有她自己的一套。兩年前丈夫曾與婆婆商量不應太遷就小朋友,反而吵了一場,令丈夫下不了台。」 我開始有了些頭緒。由於坊間提及的家庭三角論,每每是父母的關係如何影響子女:令忠誠的兒子成為母親的「武士」,保護母親與強勢的父親對敵;女兒則成為 「和平使者」,犧牲自己為弱勢母親爭取權力,反過來控制父親,卻忽略了老人家也可以是「第三者」,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及夫妻的婚姻關係。 我開始憂慮他們的婚姻,並不期然追問婆婆對他們婚姻的影響。 朱太:「我和丈夫越來越難商量,他越不支持我,我便越靠近婆婆。我知道丈夫離我更遠,我曾經考慮離婚,因為有丈夫與無丈夫分別不大。」 輔導員:「現在呢!」 朱太:「我知道依賴婆婆便好像服用軟性毒品上癮一樣,由婆婆照顧小朋友時自己雖然多一點輕鬆、自在,過後卻要承擔代價。」 輔導員:「你指的代價是甚麼?」 朱太:「家的管教、紀律全由婆婆決定,溥恩不會聽我和丈夫的話。」 我明白中國文化中母女間有很強的「相互依賴」(Inter-dependency),朱太很明顯要借助婆婆去執行母親的責任;但我不明白朱生為甚麼甘願低貶父親的權威。 輔導員:「我知道男士的意見若不被太太認同,或無法改變太太的主張,會寧願放棄管教責任,由太太承擔管教的後果,你是否這樣的男人?」 朱先生:「可以這樣講。太太只聽婆婆而不聽我的意見,我也無話可說。只是見到溥恩越來越不尊重別人的話,作為父親的我就覺得權威好像失落了!」 輔導員:「你想重拾嗎?」 朱先生:「當然想。」 輔導員:「我不信你!我知道男人遇到難以改變的太太只會逃避,不惜犧牲自己的子女;其實你也放棄了你的太太。」 此刻朱先生低頭不語。 保雲(Murray Bowen)的家庭三角論中提及錯縱複雜的三角關係(Interlocking Triangle):意思是家庭中有三位以上成員便會組成不同的三角,以朱先生的家庭為例,朱先生、朱太、婆婆及溥恩四人便會構成四個不同的三角關係;這 些三角互為牽引、緊扣和影響: 保雲又認為人際關係中的「三足鼎立」才是穩定的關係,就像中國人的鼎也全靠三條長度相等的支柱作穩固。 以朱先生的家庭為例,第一個三角是「婆婆︱︱朱先生︱︱朱太」,因為兩年前的爭執,朱先生覺得朱太只聽婆婆不聽自己說話;朱太則是「夾心人」,在兩難中她選擇了婆婆作為依靠,與朱生更為疏遠。 第二個三角是「婆婆︱︱朱先生︱︱溥恩」,溥恩自小由婆婆照顧,關係緊密,只聽命於她;加上第一個三角中朱太對婆婆的依附,朱先生寧願放棄父親的權責,任由婆婆縱容溥恩。 第三個三角是「婆婆︱︱朱太︱︱溥恩」,由於因著上述朱先生的「放棄」,朱太更靠近婆婆分擔管教的責任,溥恩看在眼,深知道婆婆才是「掌權者」,事事都會靠婆婆「撐腰」,令到朱太對婆婆愛恨交錯。 最後一個三角關係自然是「朱先生︱︱朱太︱︱溥恩」,剛提及婆孫間的親密關係,不期然使溥恩漠視了朱先生和朱太;朱先生的「放棄」令到朱太要一力承擔,唯朱太用盡不同方法去管教溥恩,意圖靠一己之力去影響溥恩,怎知溥恩對朱太有恃無恐,惹得朱太怒氣難消。 這四個三角關係的緊扣令家庭關係變得複雜,而溥恩的反叛和情緒只是問題的表徵,而家庭三角中有幾點共同特色: - 潛意識過程:局中人不是刻意建構三角關係,只是身不由己。
- 憤怒:人在三角中最普遍情緒反應是憤怒;朱太夾在丈夫、婆婆與女兒中間,情緒暴躁,在憤怒過程中更會對關係的輕重失衡。
- 缺乏分辨(Lack of Differentiation):溥恩在三角關係中會迷失自我(Identity);對婆婆又是親近又是憤怒,分不清自己是為婆婆而抗拒父母,抑或是自己的意願。
- 全都是受害人:誰是三角關係的得益者︱︱沒有!溥恩的成長路,遂變得崎嶇滿途;朱先生、朱太有離婚危機;別以為婆婆是得益者,現在溥恩反過來對婆婆呼呼喝喝、不聽指導,婆婆唯有沈默和傷心。
你當然想追問解困之道?怎樣幫助朱先生、朱太管教溥恩,抗拒婆婆? 保雲認為三角關係中的第三者,可以是小朋友、姻親、婚外情主角;甚或是工作、電腦及寵物。但第三者成功的滲入是因為夫妻關係出現緊張而又不能面對對方;若夫妻能共同努力、互相依靠,而不是轉向第三者找支持,第三者自然難有機可乘。 經過婚姻輔導,朱先生、朱太學會合力承擔父母權責而不是將權力賦予婆婆,溥恩自然也清楚知道形勢,要好好的與父母合作。 概念雖簡單,婚姻輔導之路卻是崎嶇。朱先生、朱太「放棄」對方時間尚短,終於能攜手重拾父母的權威(Power),建立家庭長幼之序 (Hierarchy);結構派家庭治療學派大師萬紐秦(Salvador Minuchin)則稱這是界線重組(Boundary Rebuild)。父母與子女、姻親應該有適當的界線,朱先生、朱太界線含糊,得到婆婆的協助,也就取代了他們的地位;女兒亦因長幼不分,才公然挑戰母 親。故只要能劃清界線,父母切實執行管教權責,孩子亦會因而作出調整,家庭結構與關係亦得以重整。 朱太總結她的經驗說:「不能夠面對與丈夫的衝突,才轉移靠近婆婆,而到頭來受害的是自己的婚姻與女兒。」 朱先生說:「男人改變不了太太就放棄子女的管教,其實損失更大。」 我望著朱太「不再火爆」的臉容,自己也有點釋然。記起另一位家庭治療大師韋特格(Carl Whitaker)曾說過:「婚姻是荒謬的,夫妻至少有一百次想殺死對方;二百次欲與對方離婚的想法。」我更明白婚姻親密的同時會出現衝突、憤怒、管教子 女意見不同、姻親關係的處理等問題,夫妻間實在要加把力「保護婚姻」,不然「第三者」的出現只會令婚姻「更火爆」,甚至家庭分裂。 |
1 comment:
這文章很好,我要了它啦!
Post a Comment